觀點 | 抗擊疫情,信息安全意識不能丟
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中的個人信息保護,積極利用包括個人信息在內的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,中央網信辦日前發布《關于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的通知》?!锻ㄖ分刑岬?,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,積極利用大數據,分析預測確診者、疑似者、密切接觸者等重點人群的流動情況,為聯防聯控工作提供大數據支持。
可以看到,在疫情暴發初期,有些企業利用云計算、大數據分析技術開發的疫情排查管理上報系統,不僅能夠幫助政府讓疫情防控和監測工作更加精準、及時,而且還有利于消除信息“盲區”和緩解因“不確定”導致的恐慌情緒等,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。
但我們也應看到,如何兼顧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與個人信息保護,是擺在當下的一個重要現實問題。
從大眾心理影響上看,新冠肺炎確診者、疑似者以及密切接觸者往往被視為高危人群,一旦個人信息被泄露,有可能引發一些騷擾行為,使其本人和家人身心健康受到傷害。最近,網絡上就出現了多起以尋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為名,公布他人姓名、手機號碼,甚至詳細家庭住址、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的事件。
《民法總則》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: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,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,不得非法收集、使用、加工、傳輸他人個人信息,不得非法買賣、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?!缎谭ā返诙傥迨龡l規定: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,情節嚴重的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處或者單處罰金;情節特別嚴重的,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處罰金。
因此,在我們充分享受大數據、信息分析技術等帶來的信息便利時,要牢牢樹立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。各地方各部門都應該高度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工作,在統計信息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避免出現數據泄露、丟失、濫用等情況,把好個人信息保護的第一關。對于已經泄露的相關個人信息,各地網信部門、公安部門應及時制止或阻斷,避免對社會產生更多不良影響。當然,對于那些違規違法收集、使用、公開個人信息的行為,執法部門也要依法予以嚴厲打擊。
更重要的是,每個人都應該有面對疫情的正確態度,不能非法利用個人信息,對他人造成二次傷害。